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2025年“我与地坛寺”北京书展近日在地坛公园举办,11天累计吸引读者55万人次。推出了众多热门文创产品,为市民提供了难得的综合文化体验。此前,已成型20年的“老字号”上海书展和近两年黄河上崛起的“生力军”兰州书展相继举办。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从图书交流展走向了城市文化节。如今,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购物获取信息,并将书籍送到pNow,书展不再仅仅是书展,而是书籍所散发的文化体验。跨界探索新场景已成为各类书展的必问问题。围绕四季冰箱贴、神仓拼装模型等特色文创产品进行跨界融合,让读者在探索图书市场的同时,接触到歌剧、博物馆、公园等文化形态。 “文化味蕾地图”的大力推广,让参展商了解周边文化场馆,包括品牌、体育休闲设施、怀旧传统餐厅等。 “丝绸之路”、“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集市与阅读区相得益彰,将阅读与当地文化、历史记忆、手工艺、旅游体验深度联系起来。作为城市的文化客厅和文化消费体验场所,让人们了解文化消费新趋势。日益繁荣的文化新生态正在显着重塑文化消费格局市场。一是促进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与跨界文化的融合,为产品和品牌创造了独特的记忆点,使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比如小端女王凤冠冰箱贴之所以出圈,正是因为它极大地还原了博物馆“珍品”独特的文化特色。近年来,网络文学、动漫、游戏、周边消费等多种新的文化消费形态不断涌现,其崛起凸显了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今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产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83.5%。二是推动体验式消费成为文化旅游消费主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体验式文化旅游消费为游客提供可感知、可参与、“沉浸式”、动态的文化旅游体验,成为近年来各地流行的文化旅游模式。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万岁山武术城,将丰富的文化从“看的”转变为深刻的体验,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江湖”,唤起深入人心的侠义DNA。湖北省孝感市“槐花船故事”夜间水上巡演,通过光影音响效果的交织,再现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故事,为观众打造了独特的360度沉浸式体验。科技、旅游、工业融合,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也告诉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我国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必须走跨界融合的道路。融入传统文化融入当今生活,积极构建多元场景,展现文化多方位魅力,提升消费体验的广度和深度。新创造的内容交付和传播方式,利用技术深度赋能并打破文化向消费转化的障碍。书展的新变化体现了城市的品牌趋势和文化消费。人们越来越期望未来的书展更加开放和融合,成为内容驱动的多元文化生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陈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