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王晨伟 王昆玉 开放合作是轻工业实现新突破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推动轻工产品、标准和法规“退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法规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计划(2025-2026年)》,明确了近年来轻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轻工业对稳增长、促消费、促效益的引领作用。人们的生活。轻工业是稳定经济基本盘、提升工业先进水平的重要支撑。它关系到工业经济的顺利运行,也关系到消费潜力的解放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改善。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轻工业发展,将其作为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轻工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特色产区加快壮大,消费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消费结构不断完善。t 强化国际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补强产业链、推广创新产品、完善标准体系、打造品牌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轻工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将达到14万家,实现营业利润23.2万亿元、利润1.5万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792万人。轻工业发展仍面临许多深层次挑战。另一方面,低端产品供给比重较高,而优质产品供给不足,消费改善需求与供给能力仍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创新能力不强,标准不高体系不完善,部分关键技术依赖进口。但品牌影响力不足,高端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也影响了轻工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下阶段,我们要抓住新机遇,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韧性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创新进步,提高适应供应稳定性。加快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研究迭代,在智能家居、养老婴童产品、运动休闲时尚产品等重点领域培育新的增长极,形成更有实力的产品。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产品设计、制造水平营销,发展小批量定制、智能生产、柔性制造等新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完善标准体系,筑牢质量基础。完善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审查和完善,提高产品管道安全可靠性。碳标准的出台,强化了强制性标准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了消费品质量和生态低成本的评价体系,将推动形成“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我们全面实施质量和制造卓越工程,帮助行业龙头和大公司引领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促进小企业的整体成长和中型企业。提升品牌建设,扩大国际影响力。把品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和文化提升,注重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的融合,成功传达品牌历史,塑造有温度、有辨识度的民族产品新形象。深耕优势企业群碎片化领域,打造享誉国际、享誉国际的轻工自主品牌集团,推动轻工实现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从“价格优势”到“价值优势”的跨越,全面增强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打造良好生态圈,释放产业潜力。完善土地、人力资源、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提供更加稳定、可预期的环境为业务发展提供铁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假冒,构建尊重公平竞争和创新的市场秩序。推动传统产业有序向东北、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区域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深化国际合作,保持竞争优势。开放合作是轻工业迈出新步伐的重要途径。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推动轻工产品、标准和法规“退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法规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支持企业积极参加重大国际展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海外仓储,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企业风险承受能力。